他是一位雕塑家,在最好的那个行列里。他将对家乡的情怀铭刻于心,将它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融入到一件件雕塑作品中。他是一位匠人,雕塑之外,别无爱好。每日与雕塑为伴,在敲敲打打,揉揉捏捏中,沉淀这一份匠心,用从青丝到白发的一世时间,雕刻自己的人生。
清晨7点,闹钟响起,又是一天工作的开始。郑东扬提着工具包,急匆匆开门而出。妻子端着早餐从厨房走出来,但这一次,郑东扬头也不回,只听见他说“不吃了,今天赶时间”,留给郑太太一脸的无奈。
赶工赶路赶时间,是郑东扬的日常。每天,郑东扬都要赶往东美工作室,在那里开始一天的时光,这一天,他要赶的是最新作品木雕牧童。
郑东扬很急,吃饭走路都很急,喝水也很急,经常被呛到。他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平时不爱说话,但那句口头禅常常挂在嘴边,那就是:快点快点!
郑东扬很慢,慢到可以等上一年,只为一块破烂不堪的木头——那是他觉得可雕的朽木。也可以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不负一生所爱。
他是一位雕塑家,在最好的那个行列里。他将对家乡的情怀铭刻于心,将它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融入到一件件雕塑作品中。他是一位匠人,雕塑之外,别无爱好。每日与雕塑为伴,在敲敲打打,揉揉捏捏中,沉淀这一份匠心,用从青丝到白发的一世时间,雕刻自己的人生。
雕塑城市的插画
有的人,爱上一座城,因为城中住着某个人。有的人,因为静伫在街头一角的雕塑,而对这座城市情有独钟。
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铜像,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雕塑,有的高高耸立,有的低眉垂脸,它们或神圣,或浪漫,或奇特,犹如一幅幅精美的插画,点缀着这座城市的画卷,娓娓诉说着它的灵与魂。
东莞,一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大大小小的雕塑星罗棋布,散落在广场、公园、学校各个角落,凝注着东莞的城市变迁;郑东扬,一位东莞民间雕塑家,结缘雕塑40余年,一生痴迷雕塑,不疯魔,不成活。
当你漫步东莞的广场或公园,偶然路过一处雕塑,忍不住驻足凝望,或者饶有兴趣地在它前面留影,极有可能,它就出自郑东扬之手。《东江纵队抗日浮雕图》《友谊之手》《红荔飘香》《赛龙舟》……这些雕塑竖立在公园、广场显眼的位置,向游客默默诉说着东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雕塑之于郑东扬,是兴趣,是信仰,也是成全。这些雕塑与其说是郑东扬的作品,不如说是“东美雕塑”的产品。十五年前,郑东扬从深圳一家国企下岗,回到东莞,成立东美雕塑工作室。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谢谢命运的成全,让他再一次与雕塑结缘。
郑东扬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主人——张敬修。张敬修文武双全,是琴棋书画皆能的文人雅士,虽然没有得到祖父的亲授,但郑东扬遗传了祖父遗风和艺术天赋,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绘画兴趣和天赋。「小时候画画,看到我画的画,他们感觉眼前一亮。」
高中毕业后,郑东扬凭着对美术的天分,考上了广东省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踏入大学校门的他,开始真正接触雕塑,系统地学习雕塑知识。
可是,大学毕业后,郑东扬却与热爱的雕塑失之交臂。那时,他被分配到深圳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着与雕塑没有一丝交集的行政工作。虽然内心对雕塑念念不忘,但清闲安逸的工作,逐渐淡化了那份眷恋之情,日子波澜不惊,就像小河悄无声息地缓慢流淌着。就这样,他与雕塑擦肩而过,中间是漫长的十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谁都不曾想到,那家国企的轰然倒塌,打碎了郑东扬的铁饭碗,他一夜之间失业下岗了。同时,命运将郑东扬再次推向了雕塑。他回到东莞,成立东美雕塑公司,科班出身的他重操旧业,重启自己的雕塑人生。
「最初学习雕塑,然后错过雕塑,后来丢了工作,最后又回到雕塑,以后都离不开雕塑。」郑东杨如此总结自己与雕塑的情缘,他这辈子注定与雕塑难舍难分,相伴到老。
匠人匠心冷酷到底
踏进东美雕塑工作室,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摆满了整个空间,这里曾经是郑东扬雕塑事业的起点,如今是他终日消遣时光的所在。
十年创业,虽然小有成就,但本质上,郑东扬不是一位商人。他的耿直与率真,偏执与刻板,让他只能在自己的雕塑世界里,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几年前,他关掉了东美雕塑公司,卸下商人的身份,深藏功与名,悄然隐退。现在的他,早已不再为了一个项目通宵达旦设计图纸,也不必为了赶进度栉风沐雨披星戴月。但他与雕塑的缘份没有落幕,这一次,他换一个方式与雕塑相处,以纯粹的匠人之名。
这些年,郑东扬整日将自己关在工作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注做雕塑。工作室摆满了自己的作品,都是随心的自由创作,有洁白慈祥的观音像,有横刀立马的关羽,也有动感飞扬的运动员……他从来不卖这里的作品,既然选择了隐退,就干脆纯粹到底,不让艺术沾染一丝人间烟火。
人们好奇地问:“你不卖作品,又没有工作收入,难道你真的不食人间烟火?”他说,如今到了这个年龄,做事不唯利,只唯心。而一旁的妻子悄悄地说:“我们在鼎益丰投资,每个月都有收益,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专心创作。”不追逐名利,不困于生计,随心所欲自由创作,这是艺术家的梦想,也是郑东扬最好的生活。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匠人,郑东扬对雕塑艺术虔诚、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人心生敬畏。他说创作最难的,就是做到自己满意,他说所谓匠心,就是不惧枯燥和漫长,为接近极致,倾注一生。
一生很漫长,雕刻很枯燥,郑东扬冷酷古板的性格,在一雕一刻中逐渐养成。他拒绝笑脸,许多人用尽方法,试图让他脸上绽放一丝笑容,但大多以失败告终。“那就让我冷酷到底吧,我怕我一笑,雕塑会融化。”最终,郑东扬还是被自己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