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青春聊城青年力量赤子情怀
为鼓励青年扎根基层、返乡创业,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人社局、市财*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等单位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重点做好“选、育、管、用”四篇文章,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注入了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持。今年以来已公示省级“好青年”8名,评选市级“好青年”名、县级“好青年”名、村级“好青年”名。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好青年”的风采
我与多肉不得不说的乡情故事
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次地摊的尝试、一次深入的研究、一次线上线下的碰撞、一次由小到大的创业,成就了一段靠多肉发家致富的励志故事。这就是我们临清市多肉爱好者、创业者、90后——魏西达。创业灵感往往来自偶然大学毕业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魏西达得知朋友们喜欢多肉这个植物,于是萌生利用多肉改善生活的想法。当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晚上在青岛的一个商业中心附近摆地摊。初期只是因为想增加一点儿收入,满足生活日常开销。随着业务量的增多,他也越来越喜欢多肉植物,于是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对多肉种植销售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渐渐地,他发现多肉植物在线上销售非常受欢迎,全国各地遍布喜欢种养多肉的青年人,受益于便捷的快递运输,多肉植物的网络销售异常火爆。对多肉植物的喜爱加上一颗不服输的心,他把自己的青春梦与多肉联系在一起,毅然放弃了收入可观的固定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多肉种植与销售行业中。在外的日子是如此艰辛创业的初期总是艰难的,刚开始他与三名大学毕业生在一个偏远的郊区,租了一个居民楼。利用客厅当作办公室,利用阳台作为植物的养护区域,就这样每天徘徊于郊区的大棚,还有郊区的居民楼之间,每天大量查阅学习多肉种植知识和养护方法。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不断创新推出新品种。正是由于他们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和不懈进取的努力,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订单也与日俱增。在外创业的日子非常艰辛,在青岛租用大棚的过程中,因为房租上涨,种植面积不够,环境不好等原因经常更换大棚,没有固定的大棚种植基地也导致大量的多肉植物受到损伤,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家乡的土地是如此“香甜”在外的艰辛让他作出了重要的选择——回乡创业,在自己家的土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多肉种植基地。年,他背上行囊回到了临清市康庄镇侯寨子村,投入所有的积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多平米的多肉种植园,有了稳定的种植基地,从多方引进最新的种苗进行生产,并积极招募附近村庄的待业青年加入团队,从培训如何种植多肉植物到教授如何拍摄图片和视频、如何进行网络销售,他手把手传授给年轻人多肉种植和销售技巧。目前,他们的多肉种植销售团队已达10余人,每天固定销售全国各地百余件多肉植物包裹,部分订单还能够发往海外,日销售额稳定在1~2万元之间,目前新型多肉品种仍在不断创新培育,同时他们不断扩展业务,在云南昆明建立了自己的多肉种植分销基地,新增种植绿植、鲜花、干花等,不断抢占更多的市场。“争取在年完成万左右的销售业绩。”魏西达信心满满。成功的背后是浓浓乡情“这次能够成功入选乡村好青年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团市委和镇团委领导多次前往我的多肉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我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我的创业历程,听取我目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瓶颈,积极向我提出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见建议,让我这位回乡创业的青年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家乡的温暖,也更坚定了我扎根农村继续发展,将多肉种植进一步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和我一样热爱农村、不怕吃苦、奋发有为的农村青年加入我们的团队,让多肉种植这一新兴的产业在临清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蓬勃发展。”在临清市“好青年”工作推进会上,魏西达的语言中充满了感恩和浓浓的乡情。“广大农村为我们创业青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希望更多有抱负的年轻人能够和我一样回乡创业,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将青春的汗水撒向我们深深热爱的家乡。”魏西达向更多的在外好青年发出返乡创业的号召。最后作为最有爱的胖团儿怎么能不来个爱心助农呢有意愿购买多肉的小伙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