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星美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花鉴别鉴赏中就形体似是而非的甄别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在江浙民间艺兰者中就有看草识花的本领,更有甚者竟然能蒙住眼睛凭借手感来对兰花的植株进行辨别,让人匪夷所思。对于株型和叶态较为特别的草像“绿云”与“大富贵”、“郑同荷”放在一起是很容易就能摸得出来的,但对于“绿云”和“太原荷”放在一起凭借手感来分辨难度就加大了。不错,二者中是还存在质的区别,虽然两个铭品都是以斜立叶为主,“绿云”的叶片是具有木纹叶特征,其叶质厚硬于“太原荷”,另外,叶尾部“绿云”是呈急收状,而“太原荷”是呈顺尖状收尾。再拿“绿云”和“翠盖”相比较也较容易凭借手感来区分,“翠盖”株型小以秀气见长,虽然也是以斜立为主,但其叶质厚硬度也是弱于“绿云”,另外“翠盖”的叶尾也是顺尖而非急收尖,故也容易识别。如果把“大富贵”和“郑同荷”放在一起来用手来摸难度是无解的了,因这两个铭品在目测时只是存在微观上的区别,很多人都是弄不明白,故凭借手感那是非常之难了。再如,春兰中的梅瓣类的草型凭借手感来摸也是十分的不易,蕙兰就更没有办法去从摸中识别了。

我手中有近千盆兰花由于朝夕相处,故每盆兰花的生物学特征是能够通过目测清晰地分辨出来,这是如卖油翁熟习故,如果换着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的相同铭品,特别是蕙兰辨别难度就会加大。

我一直在强调兰花鉴赏是一门微观方面的活儿,粗心大意和走马观花都容易造成误读的。尤其是只看到照片不见实物的前提下难度亦相应地加大,因为照片的构图角度关系往往把两个实物有明显区别的花朵给拍摄得很接近,这也让人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例如,那些对花艺鉴别鉴赏技术不精者,看到春兰开品好的梅瓣就都说成是“宋梅”,让人贻笑大方。

我在年左右就过于自负犯了一个错误,那是浙江新昌兰友吕德云先生的一棵春兰新花梅瓣复花,在请我欣赏的时候,我毫不思索就随口说是像“宋梅”,那只花就是吕先生选育并命名的“雪头梅”,后来为此事我特地向他道歉。

春兰传统荷瓣种“太原荷”年开品

一、形似与神似

兰花的形似与神似处处可见,跨种之间的撞车现象都会发生,这如同人类的撞脸一样,更何况是同种之间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在鉴别鉴赏上就同种之间的开品照片或实物当出现一时的高仿时,一定不要仓促下定论,要以多次开品来求证为妥。

每个品种中的每一个铭品都有其生物遗传微观方面的特征,这要我们在鉴别鉴赏时多多研究,找出其中有别于不同的地方。比如春兰传统种的“万字”和“瑞梅”虽然都是梅瓣,其株型大小也相仿,但其株型和花型通体上下却存在微观上的不同,很多时候被相混那是因为我们平时在观赏时没有对二个品种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加以掌握,另外就是缺少两个花艺的同时竟放对比,使大脑中缺少对图像的直观处理。人的大脑如同电脑中的CPU处理器,有的版本高在对图像处理上比较敏感且记忆超强,能够快速地检索到不同时期所存储进来的任何图片细节,因此其就能够在不同时期把所看到的图像进行清晰地比对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处,这就是微观识别方面的微妙所在。而大脑对图像处理不敏感且反应迟钝的则就根本找不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把两个顶着花的铭品摆放在一起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甚至于都弄不明白都是梅瓣,为什么还要区分谁是谁?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梅和水仙搞不清楚的主要原因所在。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欣赏,去比对,故也就无法去存储微观细节方面的东西使之大脑一片浆糊。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成为鉴别鉴赏高手,而大部分人是不能的主要原因所在。

人脑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在一生中使用不足十分之一,其余的都是闲散在那里没有去开发利用。并且很多人内心中缺少对事物的关爱,这个不喜欢,那个也不爱,故无法有兴致地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